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

期待台灣三部曲。




王曰:「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」

用這句話來形容目前的魏德聖導演再貼切也不過了,第一部劇情長片「海角七號」在上映的第四個禮拜後,一舉將全台灣票房衝向了八千萬,後勢仍然看漲,這是近年來國片未曾有的榮景,特別是一部純台灣資金的國片,打敗不少歐美強片。


不過導演並沒有以此為滿足,甚至他不諱言的說,這是替他幾年前的那部心中擘畫的史詩片「賽德克*巴萊」鋪路,當年他自籌了兩百五十萬資金拍了五分鐘的試拍片,希望籌措到兩億資金拍出一部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史詩片,可惜台灣的電影環境積弱已久,計畫也就這樣腰斬。

現在「海角七號」電影的成功,讓許多人對導演心中的這部「賽德克巴萊」充滿希望,
也點燃了那點可能的火種。

但是,在導演心中,確有更大的夢,比「賽德克巴萊」更大的夢。

那就是他規劃的「台灣三部曲」,連劇本都完成了。


以下摘錄導演訪談片段


台灣有太多的歷史故事可以著墨,我還有一個以住民、荷蘭人和鄭成功的故事為主軸的《台灣三部曲》,那是包含著《火焚之軀─西拉雅》、 《鯨骨之海─台窩灣》和《應許之地─福爾摩莎》的三部電影,劇本也都完成了,別人的三部曲都是三段式作品,但是我卻想要把三段故事放在同一個橫切面上,三 部片的開場都是荷蘭人來了,結束時都是鄭成功來了,用三個觀點,用原住民像鹿,漢人像鯨,荷蘭人像蝴蝶的三種意像來說台灣史的傳奇。

這是何等壯大的夢,一個真真正正屬於台灣人的夢,一個真真正正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史詩片,一個真真正正的三部曲。

看到「賽德克巴萊」試拍片和「台灣三部曲」概念後,我有點感動。

台灣的環境真的可以撐起一個這麼有夢想的導演嗎(他竟然是念電機的!),「海角七號」的成功後,台灣國片的電影環境真的可以永續經營好又更好嗎?還是像蛋塔效應般破碎?


我不知道,台灣真的可以有一部甚至是三部曲般的史詩片嗎?

我一直都在期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